震惊!刘处长暴力袭警…
由于某种原因,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出,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面的小卡片,关注仕道君的新号“政道儿”,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了一份刑事判决书,披露了一桩公职人员酒后袭警案的始末。
该份判决书显示,2022年11月12日23时许,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派出所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处处长刘岩华,在醒酒期间无故殴打正在开展工作的民警康某,致其面部挫伤(经鉴定,已构成轻微伤),后被民警当场抓获。
据悉,刘岩华系在醉酒后实施的袭警行为。
出生于1974年4月、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刘岩华,最终因犯袭警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公开报道显示,刘岩华曾在“中国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通江乡东发村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驻村第一书记。
在黑龙江省抚远市通江乡东发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岩华(左一)帮助村民整理当天新摘的葱,准备送去县里的超市中售卖。新华社记者 摄
央视网2020年11月曾以《乡村振兴人物榜上榜人物——刘岩华》为题进行过报道,称2020年,他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在每年只有半年时间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下,秉承因地制宜、快速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使原来的“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基本无积累村在不到一年内变成固定资产超两百万、年集体经济收入预期翻番、乡村振兴路上的“希望村”,为东发村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一名处长,刘岩华因袭警入刑,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有句话说得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近年来,官员醉酒闹事、误事甚至误命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前不久,青海6名厅官在党校培训期间违规聚餐饮酒,总计喝掉7斤白酒,直接导致其中一人醉亡,被中纪委通报批评。
走笔至此,仕道君油然想到开国领袖毛泽东的饮酒故事。
01.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度。纵观中国诗歌发展史,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酒与诗似乎是一对孪生姐妹。
中国古代的许多诗人都是恋酒好酒之人,比如三国魏正始时期的“竹林七贤”、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唐代大诗人李白等等。
神奇的酒液可以让诗人飘飘欲仙,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进入艺术上的自由状态,获得无尽的灵感巧思……
开国领袖毛泽东,既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又是大诗人、大书法家。那么,他的酒量到底如何呢?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不过这句话在毛主席这里不成立。
毛泽东主席烟瘾极大,但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喝酒。
红军时期,毛主席一直很少喝酒,能不喝尽量不喝。
1928年,他和贺子珍结婚。“洞房花烛夜”是人生的三大喜事之一,但他也没怎么喝酒。
1935年3月16日,中央红军在三渡赤水后,攻克茅台镇。
红军将士来到茅台之乡,喝了个酣畅淋漓。
周恩来更是连喝25杯,每杯一两多,总共喝了二斤半到三斤。
唯有毛主席对茅台并不上心,也没怎么品尝,而是沉醉在了书海之中。
除非迫不得已,需要接待来宾,欢庆胜利,一般情况下,他都不怎么喝酒,就算要喝,也是浅尝即可。
当然,特殊情况下,毛泽东也会主动喝上几杯。
虽说,毛主席不喜欢喝酒,不过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主动喝上几杯。
1959年8月28日,毛主席女儿李敏和孔令华结婚。
女儿可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啊,毛主席心中满是不舍,却也为女儿找到佳婿感到由衷的高兴。
他亲自让生活管理员张国兴去采办三桌酒席,规定每桌有八个菜,有鸡鸭鱼肉还有素菜,菜不多,胜在齐全。
然后,在颐年堂准备了三桌酒席,宴请了大概三十多人。
酒席中,毛主席一直笑容满面,兴致非常高。
那天,毛主席喝的是葡萄酒,平时这种酒他只能喝一杯。
但是在女儿新婚大喜之日,他连喝好几杯,居然丝毫没有不胜酒力的迹象,反而越喝越高兴。
最后他喝了大概一瓶葡萄酒,略有醉意,但是他精神状态很好,认真地看完了电影,然后睡了一个好觉。
一瓶葡萄酒的容量为750毫升,酒精度为12到14度不等,以13度计算一瓶红酒中所含酒精约为80克,常见的中度白酒酒精度为46度左右,因此一瓶红酒所含酒精相当于4两中度白酒。
这是毛泽东主席此生喝得最多的一次,酒量露了底,也就是4两白酒的酒量。
这个酒量,不算高也不算低,也就是中等水平吧。
02.
那么,毛泽东为何对美酒避之而唯恐不及呢?
一次,毛泽东在江西偶遇二弟毛泽覃,毛泽覃见到日夜思念的大哥,提出共饮一杯酒,一叙兄弟之情。
毛泽覃参加过南昌起义,堪称毛氏三兄弟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在早期的中共党内可谓功勋卓著。
此刻久别重逢,毛泽覃提此要求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对毛泽覃的要求,毛泽东却笑而言道:“喝酒误事,请你自便。”
原来,毛泽东不喜欢饮酒,是为了不误革命大事!
周恩来总理虽说是海量,早年间也醉过几次。正是由于深知酒的厉害,周恩来后来牢记毛泽东“不耽误革命工作”的指示,专门为共和国外交外事人员做出“喝酒不准超过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的规定,并通报国内外各部门切实执行。
他还说:“我们不管哪一级领导,喝酒都要自律,而且做下级的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领导,让他们少喝酒,更不能喝醉酒。”
晚年的周恩来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按照医生的嘱咐,不能再喝酒了。与客人碰杯时,他便只举杯,不喝,但却会如实向客人说明情况,赢得一片赞扬。
03.
在中国上古时代,酒器在等级礼制中占有特殊地位,以致爵、尊这样的酒器之名,变成了人的等级地位用词。“爵”是重要的品位之名,“尊”是基本的身份地位之词。酒爵、酒尊等级从而用于维系人之尊卑。
据史书记载,周人对酒又敬又怕。周初统治者就发布政令,把商朝灭亡归结为“惟荒腆于酒”,把周朝兴盛归结为“不腆于酒”;申明“饮惟祀”,酒是用于祭祀、敬神敬祖的;规定日常活动“无彝酒”“罔敢湎于酒”;要求臣民培养节制的酒德,“德将无醉”。
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阎步克先生考证研究,在周朝,一种新奇的酒器礼制应运而生。饮酒器依容量共分五等,分别为一升、二升、三升、四升、五升,一升的饮酒器称之为“爵”,二升的饮酒器称之为“觚”,三升的饮酒器称之为“觯”,四升的饮酒器称之为“角”,五升的饮酒器便称之为“散”。而盛酒器容量也分三等,分别为五斗、一石、大于一石。
这套“容量化”饮酒器,遵循“以小为贵”原则,尊者长者使用小爵,卑者幼者使用大爵。在行礼献酒时,须依己身份,或根据对方身份,随时换用大小酒杯。酒爵大小与尊卑长幼浑然一体,无缝对接,水乳交融。这种根据身份地位随时换用大小酒杯的饮酒礼俗,从世界史范围看也是非常奇特、绝无仅有的。
权贵们须为人表率,在饮酒时身先士卒,带头少喝;而饮酒时用小爵,就跟权贵身份联系起来了。以节酒为美德的观念,遂逐渐形成。
其实在很多时代,包括当代,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都不是上等人的做派。若酒爵较小,浅尝辄止,贵族风度、节制美德便宛然在目了。
除了饮酒,吃饭亦然,“三饭而止,君子食不求饱”,也是一种贵族风范。
明宣宗在《酒谕》中说:“后世耽嗜于酒,大者亡国丧身,小者败德废事。”
从历史上看,因嗜酒贪杯而误国、误政、误己、误民者不知凡几。
夏代最后一个君王桀,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酒糟堆得像山一样高,三千人附身酒池中“牛饮”,最后被商汤击败,在逃亡中毙命。
商代最后一个君王纣,其酒池大得可以行舟,饮酒狂欢可以七天七夜不停歇,结果在声讨大军的威逼之下,不得不自焚身亡。
无数事实反复证明,纵饮无度,是为政者之大忌。
频繁的官场酒局,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极易把参与者引入陷阱。觥筹交错的背后,常常是利益算计、致命诱惑。这些年来,从酒场走进监狱的领导干部,还少吗?
酒风见作风,酒风见官品,酒风见人品。为官从政者,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成为“酒囊饭袋”。
致命酒局,“饮”以为戒!
来源 |仕道儿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END
因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更改,敬请各位朋友点击文末“在看”或“赞”,这样“仕道”新的推送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若将本公号设为星标,那再好不过了。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
因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更改,敬请各位朋友点击文末“在看”或“赞”,这样“仕道”新的推送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若将本公号设为星标,那再好不过了。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